01
在6月17日,根据港交所披露的信息,“股神”巴菲特再次减持比亚迪134.75万股,持股比例跌到6.9%,比亚迪股价仅仅轻微下跌0.61%,市场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
但我注意到,巴菲特对比亚迪持股比例从2022年8月24日接近20%,下滑到2024年6月17日6.9%的同时,还在一路增持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最高达到了29%。
问题来了,巴菲特为什么不看好新能源,而是看好石油能源?
在比亚迪市场占有率、营收、利润一路创新高的时候,巴菲特为什么连续减持?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随着近期多个信息的出现,我慢慢找到了答案,
02
我们先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
不知道最近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一个新闻:沙特美国50年石油美元协议终结了。
石油美元协议在1974年6月8日签署,沙特阿拉伯完全以“美元”作为石油出口定价,并且把剩余的石油收入投资于美国国债,作为交换,美国向沙特提供军事保护。
随着石油美元协议的终结,为了石油的战略重要性,持有石油公司股票,从投资角度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伯克希尔2024年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和副董事长阿贝尔都对西方石油CEO表达了高度认可,认为投资西方石油是个良好的决策,可能会长期持有。
从商业需求和货币贬值角度来看,持有石油资产也无可厚非,在2003年巴菲特投资中国石油豪赚百亿的两大决策原因来看:
1、美元贬值,需要找到保值的资产。
2、中国石油的资产被低估超过60%,有投资价值。
巴菲特减持比亚迪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最近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关税问题,美国、欧盟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抬高了关税,比亚迪可能会面对一系列出海的考验。
这是巴菲特不看好新能源,而看好石油能源的投资逻辑。
03
我们再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
比亚迪5月份的销量是第二、三名之和,很多车企都只有羡慕的份,但在二十年前,比亚迪还只是汽车产业里一个刚入门的小公司,那时候还是进口、合资汽车的天下,小公司是怎么从大公司虎口夺食的呢?
我最近走访了几家中小企业,他们非常希望像华为、比亚迪一样做大做强。
我跟他们说,目前最应该学习的对象,是二十年前的比亚迪、三十年前的华为,而不是现在的他们。
我深入研究华为、比亚迪后,总结了三个“小企业认识到行业龙头的市场机会”。
第一、市场体量庞大,需求层次众多,但是大部分外资、合资车厂的汽车价格区间在10多万到30万以上这个区间。
10万以下的这个市场并没有外资、合资车厂盯着,竞争并不激烈,比亚迪就这个市场入手,从4万到9万左右布局了4个车型。
这和当年的华为一样,自研交换机,从国外公司看不上的农村小市场开始发展。
第二、技术迭代给与的机会。
2008年巴菲特买入比亚迪股票之后,我一直在关注,但我那个时候没有选择买新能源车,原因是电池安全问题。
由于三元锂电池的技术缺陷,对汽车安全造成了很大困扰,一直到比亚迪推出基于磷酸铁锂的刀片电池后,才解决了这个客户痛点。
这和我们很多中小企业碰到的问题是一样的。
在1992年,华为推出的第一代C&C08交换机也很难取得客户信任,大部分还是使用进口设备,但这些设备很多新功能都不具备、技术升级难,更重要的是技术服务跟不上。
像泉州市电信局使用日本的F150机型几年后,需要进行技术升级,与远在日本的厂方协商了一年,也没有人来。
这种情况下,华为的机会就来了。
华为在福建布局三年,负责人张建国1992年开着一辆破旧的吉普车穿梭于各个县城和乡镇,凭借自己开发的交换机在网上层面比日本的机器功能多、技术升级方便的优势乘虚而入,最终,泉州全部改用了华为的机器。
第三、快速反应的本地化服务小公司。
华为在创业期没有政府背景,就只好从跨国公司无暇顾及的县城入手。
像爱立信当时只有三、四个人负责黑龙江的本地网,华为就采用人海战术,派出200多人常年驻守,对每个县电信局的本地网项目寸土必争,慢慢以点带面,取得了突破。
多层次需求、新功能、技术升级、本地化快速反应服务,这些就是比亚迪、华为在创业期从外资、大公司虎口夺食的机会点。
04
任正非把企业发展分为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具备寻找机会,抓住机会的能力和技术。
二十年前的比亚迪、三十年前的华为总结起来,就是具备寻找机会,抓住机会的能力和技术,创业的前十几年,华为的技术导向一直是模仿和跟进跨国公司现成的产品和技术。
第二阶段、“创造机会,引导消费”的技术和能力。
1997年,任正非访问了美国IBM、休斯、贝尔实验室和惠普公司后,写了一篇《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的文章,对比了中美两国高科技公司在技术研发上的本质区别。
任正非说:“IBM每年约投入6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各大公司的研发经费都在销售额的10%左右,以此创造机会。
我们在这方面比较落后,对机会的认识往往在机会出现以后,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抓住机会,形成了成功,华为就是这样。
而那些已经走到前面的著名科技巨头,他们是靠研发创造机会,引导消费。他们在短时间席卷了‘机会窗’的利润,又投入创造更大的机会,这是他们比我们发展快的根本原因。”
同样,乔布斯说过“不做市场调研”,对于我们大部分企业家来说,这句话是很反常识的,为什么?
乔布斯非常赞同老亨利·福特的话:“如果你问消费者他们需要什么,他们会告诉你需要一匹更快的马。”
同时代的欧洲人还在发愁于漫天遍地的马粪该怎么处理,没人会知道汽车的诞生。
用户其实也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新产品,只有新产品出现了,用户才知道怎么更好地满足需求。
这和任正非说的“创造机会,引导消费”的逻辑如出一辙。
像比亚迪的刀片电池、DMI混动技术、原地转圈和下水的仰望系列,以及华为的鸿蒙系统、卫星通信、昇腾算力芯片、自动驾驶、车机系统等等,都是属于“创造机会,引导消费”的技术。
05
我自己也在思考目前的价值投资模式,还是属于第一阶段寻找机会,抓住机会的能力、技术,那如何才能做到“创造机会,引导消费”呢?
我思考通过参加股东会,向上市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例如作为消费者的参与体验官、帮助上市公司了解投资者的想法,对接高端人才,导入单仁牛商的AI营销资源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把股票当彩票,而是当成自己企业的一部分,获得投资价值的同时,也获得经营价值。
伟大的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而来,创业期的第一阶段,就要具备寻找机会,抓住机会的能力和技术,就考虑通过三点寻找:
1、市场多层次需求;
2、技术迭代的机会;
3、快速反应的本地化服务。
进入到成熟期的第二阶段,就要打造出“创造机会,引导消费”的技术和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心态,就是要敢于犯错和接受错误。
因为伟大的公司并非不犯错误,关键是犯错误之后,能够放下面子去总结,迅速调整战略,具备强大的愈合能力,肌体的哪一部分受到损伤,也会很快进行自我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