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徒的称号,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回族就有很多人是伊斯兰教徒。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从它创立的那一刻,就给教徒们定下很多规矩,其中包括不吃猪肉这一项规定。
那么对不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来说,有点不能理解穆斯林为什么不吃猪肉?也想知道,为何汉族没有这样的规矩?
看完下面的内容,你就会由衷地佩服先知的智慧!
一、世界三大宗教之伊斯兰教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它的创立人是出生于麦加古莱什部落的穆罕默德。
古莱什部落是一个穷苦的部落,穆罕默德又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所以他从小的生活经历也非常困苦。
但穆罕默德并没有因为自身的生活环境而自卑,他不仅靠自己的力量活了下来,还年纪轻轻就跟着别人的脚步,在社会上奔走。
从事各种商业活动,也因此接触到了不同国家的人和不同宗族的文化。
当他见识到佛教与基督教对人类的影响后,他也下定决心建立属于自己的宗教信仰。
于是,他在希拉山的一个山洞里,收到了启示,并凭借自己的力量开始在各个地区传播伊斯兰教。
对当时的贫民来说,穆罕默德传播的改善社会道德、消除部落仇杀、行善施舍、释放奴隶等等宗教信仰,可信度是非常强的,且得到了他们强力地追捧。
但对当时的贵族人群来说,穆罕默德所传播的都是对他们不利的思想和信仰,所以他们也对穆罕默德展开了激烈的追杀。
为了躲避贵族的打压,穆罕默德只好带着他的教徒们一路“西行”,一路传教,并在麦地那成功建立了真正的伊斯兰教政权,他也正式成为了伊斯兰教的创立人与传播者。
在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后,穆罕默德也没有闲下来安安稳稳地当一个“教主”,他还多次率领部队与麦加贵族进行正面较量。
最终麦加被穆罕默德征服了,彻底举手投降,并成为了伊斯兰教徒。
穆罕默德还把克尔白神殿内的神像摧毁,并将它改成了清真寺。
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古兰经》,就是由穆罕默德亲自撰写。
里面记录了穆罕默德传教的过程,并详细记载了穆罕默德的传教思想。
穆罕默德死后,这部《古兰经》依旧被教徒们传诵至今,并且谨遵教规、严格执行。
公元前7世纪中期,伊斯兰教通过使节传到了中国,并在沿海地区建立了清真寺,回族便是在这个时候初见雏形的。
伊斯兰教徒留在了中国,还迎娶了中国姑娘,从此中国的穆斯林人口越来越多。
不止回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多个少数民族,都有穆斯林人,加起来竟然有十几个民族。
二、穆斯林不吃猪肉的原因找到了
穆斯林不吃猪肉的原因,从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古兰经》中可以发现。
凡是伊斯兰教徒都不能错过这本经典,在《古兰经》第六章第145节内容中,清楚地记载了穆斯林不吃猪肉这一规定。
这也是为什么伊斯兰教的饮食文化里,经常会提到“清真”两个字。
“清真”是伊斯兰教徒饮食文化里的专用名词,代表着他们的饮食纯洁质朴、清新自然。
在伊斯兰教的认知里,猪就是“肮脏”“污秽”“懒惰”的代名词。
和他们追求的“清真”饮食理念完全相悖,所以他们无法把“猪”列入日常饮食清单里。
那么在伊斯兰教追求的“清真”饮食理念中,除了不吃猪肉之外,对于能食用的动物的宰杀方法,也有明确的规定。
比如他们爱吃的牛、羊、鸡、鸭肉等,宰杀前都需要先诵念真主之名,再以切断喉咙的方式致其死亡,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安心地食用这些动物。
另外伊斯兰教徒也严禁接触任何带有酒精的食物或饮品,所以也禁止从事与酒有关的营生,甚至连有酒的宴席都不会出席,所以伊斯兰教的饮食文化是相当严谨的。
当然,穆斯林不吃猪肉,也不仅仅因为《古兰经》的规定,跟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以及穆斯林的生活习性也有很大关系。
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是盛产石油的中东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又热又干燥的。
偏偏猪又喜欢阴凉、喜欢吃杂食,所以中东地区连基本的水源都满足不了猪的需求,更别提整天让猪吃草,猪肯定是一天都待不下去。
除了生活环境不合适之外,猪也不像牛羊,可以靠产奶来实现副产品价值。
而且中东地区人民,光靠吃猪肉也不够,平时还得喝喝牛奶、羊奶,改善一下伙食。
所以对中东地区人民来说,养牛羊不仅比养猪划算,还可以丰富他们的饮食生活。
还有一种说法是,猪作为杂食动物,容易引发猪瘟,体内也容易滋生绦虫、蛔虫等寄生虫。
中东地区没有足够的条件和手段,去处理猪身上这些毛病。
他们更加重了穆斯林对猪的不好印象,也担心猪身上的“疾病”会转移到人身上,所幸就不养猪,也不吃猪肉。
另外猪肉不好保存,也是原因之一。
中东地区气候炎热,猪肉遇高温又容易腐烂,在过去没有冰箱、没有先进保鲜技术的情况下,猪肉变坏也是分分钟的事,所以也导致了穆斯林不愿意吃猪肉。
不过中国也不是单纯只有回族不吃猪肉,他们不吃猪肉的原因,应该也跟民族信仰或生活习性有关。
三、猪对汉族人民的重要性
据《三字经》中记载,猪和马牛羊、鸡和狗统称为六畜,是人类饲养的主要动物。
从远古时代开始,汉族就有养猪、吃猪肉的习惯。
夏商周三朝,猪肉还没有大规模普及,猪对汉族人民的重要性,也可以从汉族先民那个时代开始说起。
一开始,先民住的茅草屋分为两层,上面这层住人,下面这层则是猪的住所,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猪圈”。
从那个时候猪就和人和谐地住在了一起,并且是汉族人民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
在远古时代,汉族先民除了靠渔猎满足日常饮食之外,他们还会大力开展农作物种植,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活品质。
但随着后代繁衍的人数越来越多,光是渔猎+农作物种植,已经满足不了饮食需求,所以汉族先民便开始寻找更多的食物来源。
刚好猪是杂食动物,不像牛羊光吃草就能长大,先民们吃剩的五谷杂粮都可以用来喂猪,正好实现了一个循环利用的效果,所以先民就机智的开启了养猪生活。
吃五谷杂粮长大的猪,很快就上膘了,猪肉身上富含了优质的动物蛋白,也丰富了先民们的饮食结构。
发展到现在,猪在汉族人民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
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要杀猪、吃猪肉,或者利用猪的各个部位做成各种美味的腊肉、火腿等美味的食物,全年都可以食用。
因为汉族人民没有禁止吃猪肉的规定,所以在吃猪肉这方面,汉族人民也是相当有发言权的。
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就发明了一种很特别很经典的猪肉吃法——东坡肉!
苏东坡对美食的热爱,从他的词作中便能有所感知,所以为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苏东坡便发明了“东坡肉”的做法,至今都是餐桌上的一道经典美食。
而且苏东坡发明的这道“东坡肉”,不仅轻松去除了猪肉的油腻感和腥味,还保留了猪肉的优质蛋白和胶质的口感,配着小酒吃着东坡肉,这就是苏东坡为后代创造的味蕾上的极致享受。
明朝、清朝时期,猪肉也是餐桌上的座上宾,甚至明朝贵族们也吃猪肉,因为没牛羊肉。
煎炒烹炸、灌烩烧煮,为了烹制出不同风味的猪肉,人们解锁了各种各样的烹制方法,让猪肉不再单调。
中国是由56个民族融合在一起的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习俗与禁忌。
满族不吃狗肉、傣族不吃牛肉、苗族不吃龙虾,所以回族不吃猪肉,自然也要被理解和尊重。
至于汉族,虽没有回族、苗族、满族等饮食禁忌,但也隐藏着许多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和信仰,值得每一个汉族人用心了解和认真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