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扼腕:一座全国独一无二的“解放军庙”

发布日期:2024-06-08 03:41    点击次数:91

福建泉州的崇武镇,它和台湾隔海相望,在那儿有一座全国独一无二的“解放军庙”,庙里供奉着攻打金门的主力28军251团的27名烈士。

这座庙是当年一位被28军官兵从敌机轰炸下救出的小姑娘曾阿兴所立。当时住在她家的27名解放军战士全部战死在金门。为了表达对炸死解放军的国民党军之恨,她娘将她的名字改为曾恨。

多年后,这位当年13岁的姑娘已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但她还清楚地记得,金门战役一个月以后,对面岛上还不时传来枪声,那是身陷绝境的解放军战士在做最后的战斗。(参考-刘亚洲:《金门战役检讨》)

金门战役已经过去71年了。每每读起这段历史,都会扼腕叹息。

这场战役是在一片掌声和欢歌笑语中开启的。

1949年10月,在泉州召开的兵团作战会议上,说到攻打金门,叶司令意气奋发地说了四个字:“此役必胜!”

另外,一位老前辈曾也说,叶在老虎洞宴请厦门地方人员,用筷子指菜盘,道:“金门就是这盘中的一块肉,想什么时候夹就什么时候夹,跑不了。”

然后大笑,傲气溢于言表。

三野十兵团部署攻打厦门 、金门时,向野司上报了三个作战计划。粟裕指示说有把握的话同时攻金厦,否则先厦后金(先金后厦被否)。十兵团经斟酌决定采取后者。接来下攻厦付出了一些的代价,船只几乎全部损失。幸亏没有同时攻金、厦,否则可能全部失利。

在这种情况下,十兵团继续攻金,但为了搜集船只耽误了7天。耽误了7天,除了攻厦门损失了船只的原因外,还有叶上将忙于政务而放松的原因,连锁反应了。其实粟早就提出“特别注意船只”。

另外,攻打金门之前,由于打厦门时损失了全部船只,受令指挥该战的28军副军长向10兵团司令叶建议,附近新招募的船工不够勇敢,请求等山东老区船工到达后再进攻。毕竟山东老解放区的船工,都是武装民兵,有战斗经验,而且勇敢忠诚,不会战斗打响后就弃船逃走。

但时间非常紧迫,叶着急而催促萧锋按原计划进攻,萧锋只好按原计划进攻,结果运送第一梯队的船靠岸后,当地船工纷纷弃船跑了,丢下船在沙滩搁浅,导致我军无法送第二梯队。天亮后,国民党军立刻出动飞机将船只全部炸毁。对岸的第二梯队久等不见船回来接人,而已经登陆金门的解放军陷入没有后援的困境。

叶司令轻敌了,前线的萧总指挥也开始变得和首长一样轻敌。派三个平行团参加战斗,互不隶属,以为势在必得,自己不偏心,缴获将平分,雨露均沾。而兵和船这些要素重视不够。

《绝战——追思金门战役》中讲述了这么一个小故事,说28军的战士很多都是旱鸭子,甚至大都是第一次看见海。渡海时,有的战士口渴难忍,舀起一杯海水喝了起来,喝完纷纷吐槽水太咸了。这时,旁边一团长听到后悠悠地说了一句:“谁在海里放了这么多盐,那么咸!”。

......

最后,8736名将士,约350名船工、民夫被折损掉了,这场惨败让国民党残部在台湾得以初步立足。

当然,从事后总结来看,还有我军运气差的原因。而国军运气好,如胡涟正好登陆、如战车训练趴窝在滩头,而半夜正好修好,又正好发现共军登陆,又正好一炮击中我军弹药船等等。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总结经验教训才是最重要的。

传统的渡海作战,有两条原则必须遵循:一,第一攻击波要具有突破防线并向纵深发展的充裕力量,对渡海工具要求甚高;二,建立稳固的滩头阵地。今天对台作战,不上岛则另当别论,若上岛,依旧要循这两条原则。金门之败,恰败在这两条上,尤其是渡海工具。

多年后,萧锋回顾说,当时野司粟裕对攻击金门有「三不打」指示:没有一次运载六个团的船只不打;敌增援不打;要求山东沿海挑选六千名久经考验的船工支援十兵团,船工不到不打。

其中第一条和第三条都与渡海有关。渡海这就是从金门惨败中总结出的重点。

90年代的台海危机中,台毒分子陈水扁也叫嚣:与大陆决战于境外,决战于岛外。据了解,所谓「外岛战略」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在战争逼近之前集中优势海空力量摧毁我渡海工具。

而美国兰德公司曾向美军方提出一旦台海爆发战争时美军应采取的三个方案,其中B方案就是所谓「海峡战略」,即以中国的渡海能力和渡海部队为主要打击目标。选择在中国部队在渡海过程中给予毁灭性打击。

时间再走到今天,台海又一次陷入危机,敌我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的公式已然无法再套用,但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进一步提炼出一些有益的东西。



相关资讯